今年以来,新冠疫情对会展业造成巨大冲击。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新形势下,青岛市贸促会(市会展办)主动出招,以调研把脉搏,以政策稳市场,以线上线下助复苏,积极推动青岛会展业加快崛起。
右二为李洪刚
青岛市成为全国最早重启会展业的城市之一,举办的中国原料药展是国内举办的第一个线下大型专业品牌展会。截止目前,青岛市2020年已举办有影响的会议、展览、节庆活动近300项,展览面积230万平方米,实现了较快复苏发展。
新冠疫情发生后,青岛市第一时间印发通知,暂停举办各类展会活动。不畏疫情主动作为,深入一线调研,了解会展企业所困和亟需。
主要存在三方面影响:
一是对会展项目的影响。一些大型展会特别是国际化水平高、专业性强的专业类展会运作周期长、成本投入大,但因疫情影响导致实际展会规模缩水、展会效果大打折扣。同时,上半年许多展会因暂停而推迟到下半年,导致项目积压,“撞车”增多,档期难调。此外,因为疫情,许多境外展商和嘉宾取消了参展计划,国际展会的品质和规模受到较大冲击。
二是对会展企业的影响。因项目减少、规模缩水、收费降低,企业营收大幅减少,减幅在15-50%,平均减幅30%。工资、房租等刚性支出,使一些小会展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。同时,约有30%的会展企业面临信贷偿还压力。
三是对会展经济的影响。会展业是平台产业,与餐饮、住宿、旅游、交通、广告、零售、娱乐等产业联系紧密,经济拉动作用非常显著。据以往统计,到青岛参加展会的外地观众每人平均消费7000元左右,会展观众的减少对交通、餐饮、住宿、旅游等行业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。
会展企业希望得到政府支持包括:出台针对疫情的会展扶持政策,加快会展补贴兑现进度,减免相关税费;给予融资支持,提供无息贷款;加强疫情过后的城市会展宣传推介,帮助企业招展。
中国农机展
针对疫情对会展业的影响,在原有会展政策的基础上,3月份青岛市贸促会牵头制定出台了青岛市《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会展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支持会展企业复工复产、帮助企业缓解经营压力、支持会展企业渡过难关。
一是提高对贸易类展会的补助标准,对今年在青岛市专业场馆举办的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市场化贸易类展会,资金补助总额在执行原有会展政策的基础上上浮20%,单个展会上浮补助资金不超过40万元。
二是增加对消费类展会的支持,对今年在青岛市专业场馆举办的展览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消费类展会,以2万平方米为基数,展览面积每增加1000平方米,补助1万元,每个展会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。
三是加大对展馆招展引会的补助,今年新引进举办1万平方米以上展会(首次在我市举办)的数量,比2019年增加5个及以上的展馆,给予一次性补助20万元。已为全市20家企业兑现资金1725万元,通过真金白银为会展企业雪中送炭。
第84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、中间体、包装、设备交易会(API China)
此外,青岛市贸促会还积极会同展馆研究因疫情导致的合同违约、档期冲突等问题,保证重点会展活动开展。
疫情为会展业带来了挑战,同时也打开了新窗口。为顺应疫情常态化防控新形势,青岛市贸促会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举办和发展“云展览”、“网络展”,今年以来已先后举办200余场线上展览展示推介活动,既丰富了会展模式,又对“双招双引”、拉动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,助力“六稳”“六保”。
“五一”期间,青岛国际车展通过网络举行10余场“云车展”,吸引6万多消费者观展,新增2万多潜在消费者。
5月29日,创新模式,举办了“青岛·云展日”活动,发布“青岛·全展汇”平台并启动“2020金诺云展”活动,进一步推广“云展”平台,推动会展“双线”发展。活动全网曝光量上千万次,直播在线流量近300万。
疫情发生后,青岛市贸促会与国际展览业协会(UFI)、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(ICCA)等会展业国际组织保持了密切的线上联系,先后两次发放公开信,及时传递青岛市防控疫情的坚定决心和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,助其了解真实情况,形成正确认识,减少负面影响。
同时,梳理了包括全球会展企业33强在内的116个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和企业作为重点对接目标,积极开展线上交流洽谈,推进项目合作。参加了国际专业会议管理协会(PCMA)组织的“世界会议产业日”视频会议,向全球近千名专业人士推介青岛会展,扩大了我市会展影响。
今年以来已引进国药励展原料药展、中国肉类产业博览会、职业教育展等行业知名会展活动,重量级的知名展会不断来青岛举办,为青岛的会展市场注入了新活力。
前期,青岛市贸促会已制订了《关于加快青岛会展业发展的工作方案》,明确了今后三年会展业发展目标任务,细化了各职能部门责任分工,动员全市上下形成发展合力。
今年青岛市正式成立了青岛市会展行业协会,启动了青岛会展促进条例的立法调研,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青岛市会展市场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