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nguage: 简体中文 English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展会公告

人都去哪儿了?你公司缺人吗?

上周,一个做会展的朋友微信我,“锋哥,有没有行业里的人介绍给我?”我只有苦笑,我说哥们你没看到我们公众号推送下面每次都带一个招聘启事吗?我也缺人呀。




3月12日周五,北京市调整进京政策:自3月16日零时起,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返京不再需要持抵京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抵京后不再实行14天健康监测,满7天、满14天不再进行核酸检测 ,持健康通行码“绿码”,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进返京。


消息一出,涉及北京的机票、火车票搜索、预订量应声上涨。


3月初开始,北京之外的一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零零星星地放开展会了。如果没有特殊情况,这周开始,会展项目都应能放行,考虑到国内和境外的疫情形势,会展业大概率能恢复了,境外会展业会慢一些。






我经历过2003年北京非典,当时非典消失得很快,而且不明所以,据说针对非典的疫苗至今都没用上。


所以去年疫情爆发后,我很乐观(其实很盲目)。在去年2月5日参加杭州市会议展览业协会举办的“白马会客厅—中国会展人西湖沙龙”线上讨论直播时,有听众问预计什么时候会展业可以恢复,我说个人估计疫情很快就会结束,好像说的是5月份!没想到疫情成了常态化,真是打脸。这是第一个没想到。


去年4月2日,在一个新冠肺炎疫情对会展活动产业影响专题研讨会上(线上),我说了一点,就是要特别提防疫情对会展人才的影响,即在这个行业的人看不到希望,又要还房贷、付房租、还可能爱人要生孩子,只能选择离开会展业。等到疫情形势好转了,会展活动可以举办了,但人走了,没人干活了。今天看来,这个不幸言中了。这是第二个没想到。



第三个没想到是疫情控制得还算快,随着疫苗接种人数的增加,加上各种防护措施的严密防范监测,室内外各类活动慢慢放开了。


在境外做自办展和做外展代理的朋友曾经跟我说要做好境外展会2025年才能正常举办的准备,现在似乎能提前了。去年一年疫情反反复复,把大家折磨得死去活来,大家也都不怎么抱太大希望了,但至少截止到今天,会展形势还是可以预期的,当然疫情还可能会有零星的反复。这是第三个没想到。





我有四个做会展的很好的朋友。


一个是沪上很厉害的老手,去年转行开微店卖东西(原谅我用词不够精准),现在做得风生水起,钱比原来做会展挣得多。


另外两个是新生代女性,非常能干,在各自原来的会展公司挑大梁,一个去年去了一家资本投资公司,一个今年年初去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。


还有一个很优秀的80后,也是今年年初去了字节跳动。


他们原是会展业的顶尖人才,但不会再回到这个行业了。


国内外行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,展商、观众和参会者都有了新需求,数智化是个趋势,因此会展公司要考虑公司的组织文化、战略等核心问题,公司要不要转型?


纠结?那就来无锡参加中国(无锡)首届会展目的地建设大会(3月23-25日),届时迈氏会展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高烽先生将就“会议公司的自我修炼和壮大演进”分享他的思考。

高烽先生极少(极少!)在业内公开演讲,我真的建议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。 



战略定好了,要靠人来实施。干活需要人,需要有经验的人。


去年,有的会展公司扛不住,缩小规模甚至关门,人员自然就流失了,而别的会展公司多数也是日子不好过,因此这些人基本上就此离开了会展业,其中一些去了保险公司,一些做微商、带货。


《奈飞文化手册》里有个观点,“只招成年人”。这里的成年人不仅是年纪上的成熟,更是职业素养的成熟和职业经验技能的成熟。当然也有人表示反对,像外企就流行管培生计划。


不管怎么说,新人、老人都需要不间断的学习、再教育。会展行业走了一批人,一批新人正在来的路上,因此会议技能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
对在职的会展从业人员开展培训,赚钱很难,但仍有人在做,一定是有责任和情怀的因素在里边吧。


因此,致敬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和四川省会议展览业协会,因为这两个机构将在4月14-17日举办《会展运营管理师》(高级)岗位能力培训。